​生态园里培育创新苗暨上海紫竹科学园区
《上海科技报》 2007-12-18 3805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流经闵行区和奉贤区交界处时,在奉浦大桥下游几公里处忽然来了个90度的大拐弯,由东西向变为南北向,一直往市区流去。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正好坐落在这个大拐弯处,得天独厚,风景如画。这家成立仅五年的“年轻”园区,志在实现“生态、人文、科技”的融合,对高科技人才和研发型企业别具吸引力,浦江之滨,一座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新型科技园已初具雏形。

三区共存一园中

说起“紫竹”这个诗意盎然的名字,还真有一番来历——所谓“紫竹”,原来是“紫+竹”的意思。“紫”来源于园区6家投资单位中的上海紫江集团,由这家民营企业和上海市政府、闵行区政府、上海交大等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紫竹园区,奠基于2002年6月25日,2003年被列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种由政府、民营企业和高校共建发展的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的高科技园区中都是不多见的。“竹”则参考了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名字,对这家有“台湾硅谷”之称的著名园区,紫竹园区在规划中多有所借鉴。

紫竹园区一期规划占地13平方公里,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生活配套区三部分组成。大学校区目前主要吸引了两所重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入驻,目前,上海交大整建制向紫竹园区的战略性转移已经基本完成,华东师大的重点院系和行政中心也正逐渐迁入园区。和大学校园一路之隔的研发基地占地4平方公里,国内外一批名企正陆续进驻;其中,位于研发基地核心区域的紫竹信息数码港,可以孵化15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企业,还特别辟出2万平方米,专用于建设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归国留学生创业中心。生活配套区“浦江森林半岛”两面环水,有着8公里滨江岸段,其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目标是建成大型生态化国际社区,满足入驻园区企业的生活需求。地域相接、功能相联的大学校区、企业集聚区(研发基地)和生活区将共存于紫竹园区内,求学、创业、居住皆宜,正体现了园区规划中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

四类产业唱主角

紫竹园区选择入驻企业的眼光颇为高远。园区确定了四大类主导产业,即集成电路、IT及软件、新材料及生命科学、动漫游戏,重点吸引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和高科技制造企业入园。

截至今年9月,紫竹园区共吸引合同外资30亿美元,其中仅今年上半年,落实外资资金到位1亿美元。目前,园区已引进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包括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意法半导体、博格华纳、欧姆龙、东丽等知名企业,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名企与紫竹并非“泛泛之交”,而是“倾情投入”——把一批有实力的研发中心、区域总部乃至全球总部陆续搬到紫竹园区。比如,IT巨头英特尔将有两个总部进驻紫竹:渠道产品平台事业部(全球级总部)和英特尔中国公司(中国区总部);再如,饮料巨企可口可乐也将把四个实体移向紫竹:中国区总部、亚太区研发中心、全球样品实验中心以及碳酸和非碳酸饮料浓缩液生产厂。

紫竹对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样很具吸引力。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国家组织工程中心、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将齐聚紫竹,园区还在航空和新能源等领域引进了多家国内大型企业。

发展前景可期待

毋庸讳言,紫竹园区发展时间不长,但是,“我们看重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服务,特别是知名高校近在咫尺,人才密集”,进入紫竹的多位企业高管异口同声地如是说。除了三区将共存的优势外,紫竹园区还针对中小企业,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比如,设在紫竹信息数码港的紫竹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可提供技术成果转化、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知识产权、技术验证和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再如,考虑到园区内中小型集成电路企业多的实际情况,由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负责运营的园区EDA与IP验证公共技术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将为这些中小型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一流的电子辅助设计环境,降低研发成本。

也许正是在生态环境、配套服务和人才优势上信心百倍,目前还在积极建设中的紫竹园区为自己订立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园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力争吸引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50家以上,集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优势的国内科技企业1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