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步伐暨上海紫竹高科技园区
《经济日报》 2003-07-17 3663

2002年6月25日,上海西南一座叫紫竹的高科技园区开工建设。在这之前,上海已有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一区六园,上海周边城市的高科技园区亦不在少数,紫竹园区要具备与之竞争的能力,大家认为怎么也是三年五载之后的事,但紫竹创下了奇迹,一年刚过,已有很多著名大学和著名企业被紫竹吸引。 

今年头5个月,这里已累计吸引外商高端项目投资2亿美元,成为上海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的主阵地。

定位超前发展的试验场

站在紫竹园区,任谁也没法相信这就是一年前见过的那片地。凌乱的农舍,简陋的厂房不见了,土地平整,管线已入地,以“日月星光”命名的路网已建成,绿草茵茵的坡岭成了分隔园区各功能区,遮蔽公路噪音的“天然屏障”,科学园区营造如此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那是用极高的投入才能“垒”起来的“凤巢”。园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紫竹将成为上海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战略产业的培育基地,要吸引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规划之初紫竹就重视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上海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轮科技革命中涌现的产业定位的,目的是紧跟这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步伐。从当前国际发展趋势看,世界风险投资已开始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涌现的新产业,例如:光电子、生物电子、基因工程、太阳能、高磁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数字技术等,竞争的焦点是如何抢占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上海市政府为此先后三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紫竹的发展方向就是瞄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中涌现的新产业领域,成为上海在下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中超前发展的试验场。

紫竹的近期规划以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纳米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光通信器件与系统、微机电、生命科技等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通过吸引各类国家级工程中心、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及高科技企业,形成上下游产品衔接的产业链基地和研究开发基地。据悉,目前这一基地的建设已列入上海重大项目建设范围。

体制超常发展的原动力

从国外成功的科学园区发展看,一般至少需要十年到十几年的培育发展,才能逐步成为有规模、有影响的园区。但紫竹园区“要用跑步的速度走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群“竞走者”是一个特殊的团队,政府和企业联合开发的机制使他们大步流星勇往直前。

紫竹园区50%股份来自上海最大的民营集团之一的紫江集团,其余40%股份由政府设立的几家公司所持,最后10%股份由上海交通大学持有。在整个开发主体中,既保持了政府在政策运作、项目审批中的权威优势,又融合了民营企业高效、快速、灵活的市场运作优势、

就像很难相信紫竹人在短短的一年中能干成这么多事一样,人们也很难相信运作这样一个一期开发面积就达13平方公里的园区,区区40余人就应付自如了。一家投资9000万美元名叫尚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型外资企业,专事通信及软件技术开发,从经营范围论证到最终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再到区、市乃至国家有关部门层层报批,常规需要费时3个月,紫竹园区只用16个工作日就办完了。

最让企业欣慰的是,这样的服务并不因企业入驻而告终,紫竹人称他们提供的是“亲商永续”服务。科技企业集聚、生态环境优异和“亲商永续”服务,三大优势集于一体,今天的紫竹已初显竞争力。

目前园区内已有投资意向的有:国家纳米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上海数字视听技术研究中心、日本Fujitec公司技术开发中心、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美国IDN通信公司上海研发中心、微软公司投资的合资公司上海微创软件公司等。10多家前来安营扎寨的企业有个共同特点:数字技术的头脑型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通讯及软件的研发、设计、测试、生产和销售。

大学超速发展的助推器

科学园区有个“国际惯例”:依托周边著名大学崛起。紫竹科学园区选择了这里有广阔的腹地和沿江半岛优势,但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园区可以紧依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区进行开发。

早在园区开工时,紫竹园区就与上海交大签订协议,资助交大整建制由市区搬迁至园区新校区内,一年后,另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也决定在这里建一个全新的校区,把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重心迁至园区。

不仅如此,据园区负责人介绍,10多所在世界数字技术领域独树一帜的国际名校,已陆续前来洽谈合作发展,上海交大已与美国微软公司及美国密歇根大学签订协议,在园区内合作建立软件学院和医学院,并拟请新加坡理工大学在园区建立其研究生分院。我国台湾新竹交通大学也正与上海交大讨论在园区内进行科教合作。此外,美国德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名校与紫竹的合作洽谈都在有序进行中,一些项目已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

紫竹科学园区依托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近期以研发功能为主的科学园区,填补了上海高科技园区的空白,这是紫竹模式的创新之处,也是紫竹园区成功的重要保证。

目前,紫竹园区已着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通过5到8年的建设,力争园区内拥有十所知名高校、百名院士、千名教授和万名相关产业精英人才。

开发主体民营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产学研结合紧密化的运作模式,使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呈现出勃勃生机,吸引来无数国内外投资商。勇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已规划在那里建立一个全新的科研孵化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的上海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园区。

紫竹园区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科学园区的建设,2020年成为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影响的一座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