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科技:支持“微创业” 成立企业内部孵化器
2015-07-29 4919

   “我一看到紫竹展示的图景,就觉得是我想要的。”至纯科技创始人蒋渊回忆起当初落户紫竹仍深有感触。
    2004年,只有7个人的至纯科技作为首批高科技企业入驻紫竹,在区内“野蛮生长”。如今,至纯每年申报多项专利,在半导体专业设备国产化领域,业务遍布全国,同时还成立了企业内部孵化器。
    请看《上海商报》对此的报道。

    在“规划一片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的理念下,基于企业既定的战略部署,至纯科技支持有技术基础和市场
    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高端先进制造业的高科技企业提供高纯工艺系统的解决方案。
    至纯科技创始人蒋渊
    紧抓“进口代替”:
    半导体微电子领域高纯工艺系统
    至纯科技的成立和发展,在创始人蒋渊看来,起初是基于市场需求触发的懵懂创业。蒋渊原来在一家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高纯工艺系统的德资企业工作,任销售经理。1999年,这家德国企业被美国公司并购,由美国公司的马来西亚团队接管上海的团队。并购过程中也是团队陆续离职的过程。原有公司的用户一时无法得到德国或者马来西亚团队的服务基于原先合作过程中的踏实,用户直接找到蒋渊,希望她组织团队帮助解决需求。蒋渊说,就这样很懵懂地创业,而彼时她并未真正意识到这是中国的半导体、微电子、生物制药领域对于高纯工艺系统需求长足增长的开始。
    创业初期,资金从朋友处借贷开始,100万元,15%年息。蒋渊回顾说,凭着眼里没有害怕和困难,发愁也只是1分钟,1分钟后就看办法是什么。就这样,企业克服困难,活过了种子期。企业也从最初的系统集成,发展到2008年以后的自主设备研发生产。现在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纯特气柜、高纯化学品柜和尾气处理设备等已经供应超过4000套。
    此后,至纯科技沿着“进口代替”的战略发展思路,以定制化设计、制造、安装为主要生产模式,成为一家为半导体、微电子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高纯工艺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至纯科技主营高纯工艺系统,高纯工艺系统目前主要用于泛半导体产业(半导体集成电路、光伏、LED、TFT-LCD等)和生物制药等高端制造业,通过控制高纯工艺介质(气体、化学品、水)的纯度,以实现其制程精度要求,保障并提升产品良率,下游先进制造行业的高纯工艺系统直接影响了工艺设备的运行及投产后的成品率。高纯工艺系统的用户价值有高纯、工艺、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6个关键词。
    在产业发展初期,只有国外厂商在这个领域,价格奇高。“这些年,我们作为进口替代的耕耘者,在半导体、微电子、生物制药领域跟随产业的发展,也参与了促进产业的发展。至纯人为此自豪。”蒋渊说。
    跟动需求: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2005年到2010年,至纯科技集中力量在高速发展的光伏和LED领域拓展业务,细分市场从全国产能占比最高时超过70%占有率。在光伏这个细分的领域里,至纯的产品在用户这里高时有10%的溢价能力。至纯的用户很多都是外企、国内外上市公司或者行业里数一数二的百亿元级企业,很多用户都是长达10年的持续订单。这也是对踏实的最好反馈。
    2011年,至纯科技引入了战略投资人,开始装备研发和智能化生产系统的研发。同时,为企业加快既定的战略部署,至纯科技向证监会递交IPO,拟对接资本市场以进行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在发展中,至纯科技着眼可持续发展;在研发上,至纯科技的战略是:跟动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在半导体、微电子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制程、工艺是技术的核心。科研人员对于工艺的研发、升级,经常是需要和装备、系统的更动完全匹配才能将工艺变动落地。而从试验到量产,最大的跨越障碍之一,也是工艺机台和相关系统的更动和落地。
    至纯科技在发展中关注到这些,积极地推进跟动战略:在用户摸索新工艺时就时时配合在用户身边,而这种配合性的业务,因对于更动能力定制化要求高、反复多、又批量小,往往是没有盈利甚至负毛利的,但至纯科技的战略反而是高度重视和推进这类业务。这样一家小企业,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近千万元。
   “往往一个新工艺的成功会带动这类新的装备和系统的需求。而这种跟动如果依靠国外品牌,一来费用极高,二来响应时间慢,会影响用户的研发效率。”蒋渊介绍道。
    搞“微创业”:
    成立企业内部孵化器
    至纯科技3年前就在公司内部搞起了“微创业”:即成立企业内部的孵化器——企业会配比资金支持有技术基础和市场潜力的项目,支持内部成员在平台上创业给予团队负责人足够激励和支持政策。至今,至纯洁净已经孵化了三个全资子公司。
    同时,随着新大楼的建设完工,至纯科技准备在5层楼的总部办公大楼里,划出整整一层用作孵化器,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做些股权等长效激励方面的尝试。
    这源自至纯科技“规划一片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的理念,力求为团队成员提供收益和成长增长的双通道。
    其实,至纯科技从2008年起,就设立了创新基金,推动内部人员积极参与创新相关的各种活动。并于三年前,蒋渊着手建立内部孵化器和孵化机制,希望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一个内部平台。
    至纯科技在内部孵化器的建设中,特别注重与客户的紧密互动。董事长蒋渊说,梅特卡夫原则讲到“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平方的速度”增长,但并不专指网络,和用户交流的节点一样适用。蒋渊在纸上比划了:连接的价值=连接点数的平方。至纯科技提出:连接,无限连接,连接用户的痛点痒点。至纯科技规划每年与行业不低于1000人次的专业工程师互动,方式有培训、论坛、头脑风暴等不同形式。她说,至纯确定的目标就是能为用户的痛点痒点找到提升方案。在至纯的办公大楼里,用一个楼层来作为互动场所,设有类似商学院的阶梯教室、TED形式的演讲区域、自由讨论的操作台等等。
    下一步,至纯科技会继续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把核心工艺系统包含部分工艺装备进一步做专做强。

    专家点评
    内部孵化器:创新创业的利器
    金福安 博士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福建福安市是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电机产业占了福安市经济很大的比重。其背景是,当年一家国有电机厂倒闭后,厂里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纷纷自己创业,逐步形成了蜚声中外的电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良好的生态又吸引台湾地区等地的电机厂前来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电机产业。这是一个母体被彻底打破而知识溢出的典型案例。
    还有一种知识溢出就是蒋渊创立至纯科技的情形。母体企业员工辞职创业或流动到其他企业。正常的人员流动促进了知识的溢出和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增强了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但知识溢出造成母体企业失去团队和知识,加剧了自己面对的市场竞争。
    上述两种情形,母体企业都是处在被动状态。成立企业内部孵化器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防止知识破坏性溢出,增进企业创新活力,增加企业盈利点的有效手段。
    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而人才天然具有流动性。在大众创业的时代,每个人才的心中都有创业的火花在闪耀。而当人才跳出企业去创业,企业则不但蒙受知识的损失甚至会丧失知识基础,而且将面临着更严酷的竞争。一个具有良好机制设计的企业内部孵化器,则不但能够激发企业内部人才创新的激情,创业的火花,而且能够为母体企业的发展添柴加火。
    毋庸置疑,每个企业的创新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应与企业战略方向保持一致性。企业为此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寻求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企业不但要保护企业知识的安全,而且要促进企业创新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可以在其他措施无法挽留住企业核    心人才时,启用内部孵化器模式支持他们在内部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其次,企业创新活动出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时,通过企业内部孵化器鼓励企业员工将成果直接转化将会是实现成果效益最大化的途径。第三,在企业内部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下企业员工智慧得到激发,创新成果与创意不断,其中有价值而不与企业战略相符合的那些,也完全可以支持员工用来创业。
    内部孵化器培育的创业企业成长壮大后,会形成围绕母体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甚至是同行企业,由于企业间天然的纽带关系,有利于企业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强母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稿件来源:上海商报2015-07-27
作者:商报案例研究员 程子彦